2023-08-19 03:01:57 | 笃行高考网
谈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怎样浅谈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在一次国际教育大会上,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主题,强调了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强调把教师职业作为专业性职业来看待;建议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来提高教师的自主权和责任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通过教师个人素质和在职培养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关注的焦点,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政策决策者和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转变办学观念、提高办学质量上适应了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要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设计和办学质量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才能产生效果。那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要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主要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探讨中职教师专业化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在此,学校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实验为主要形式、渠道和方法,确立“以教师发展促学生成长”的校本管理理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化培训体制和责任制度。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从职业专业化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且需要教师提高专业意识,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其意义有三,其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社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其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三有利于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中职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对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以下是个人对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一、中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笃行高考网
(一)中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中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第二,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
养方案。第三,以传授成熟技术或近期可能推广的新技术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四,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生产与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中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综合普通学校教师专业化标准和中职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可以提出中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第一,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相应学历。第二,教师要有一定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并具有产业服务能力。第四,教师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掌握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要有有足够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正确理解教育的本质,具有教育现代化的观念。第五,教师要有较高的服务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获得好的社会评价。
二、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一)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应同时加强高校基地建设和企业基地建设。高校基地和企业基地各有优势和不足,只有两者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建设好一支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建立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目前,我国推行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但推行过程中还比较乏力。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质量,一方面要加大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要培养合格的“双证书”学生,必须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
(三)完善职教师资聘任制度,聘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评审标准没有反映职教特色,特别是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没有单独的评审标准,还得参照其他学科教师的评审标准,这无形中误导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因此,急需研究开发职教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以及晋升制度,并与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引领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持续努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中职教师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过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总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教育转型,教师教育的转型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的改革,不是求培养形式的改变,而是追求水平的提高,为现代化职业教育提供坚实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保障。转
;试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课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
影响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因职业性质和课程特点而与基础课老师存在差异,主要涉及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围绕这三方面就影响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围因素进行剖析。
一、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一)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和行业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中职校的专业课教师分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职业教育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更需要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即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专业素养提高为宗旨,通过激发和培养教师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反思,使教师内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专业素养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的价值
1.专业课教师专业成长,是推进职业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能否实现专业化,学校拥有专业化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既关系到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全面推广的关键。
2.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升教师社会影响的需要。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3.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发展、实现内在生命价值的需要。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中,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事业,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敬,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不懈追求。
4.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打造优质精品特色教育的'需要。对职业学校来说,能切实有效地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和行业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自身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所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他们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影响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订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3.群体因素。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师群体之中。群体组织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否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的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修养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成长的心理环境,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内部因素
1.知识因素。作为一个双师型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养分。专业课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特点决定其知识结构与其他类型教师有着重大差异,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是影响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知识、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2.技能因素。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学科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其劳动性质和生存方式使其受不同层次和类型技能的影响,技能的高低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教师不但要知道技能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传授并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
3.自身发展的动机因素。动机指努力争取达到专业目标的内在驱动力。格拉特霍恩归纳了影响动机水平的若干因素,并认为动机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教师的发展。研究表明,当教师经常评价学生的学习并以积极的评价结果鼓励自己,同时行政人员也给予教师积极的反馈时,教师的动机水平会提高。总之,上述因素会影响教师的动机水平,而教师动机的强弱会作用于教师的发展。
4.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因素。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支柱,它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双向互动性。一个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的教师,他会有着自己的人生志向和人格理想,并把社会要求、家长期望和学生需求等外在因素纳入自身的责任范畴并成为推动自身专业成长的动力。
5.个体反思能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是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并对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又是实现方式。教师只有实施了有效的教学反思,才能将自己从感性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批判的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调控和教学评价等,以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9.
[2]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3]杨超,张桂春.高职院校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职教论坛,2011(27).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名是学号吗不是。根据查询职业学校相关信息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名不是学号。职业学校是学生获得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术技能的学校,18世纪末产生于欧洲,可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诞生于1922年,设初、高两级,由实业学校更名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几度兴办、停办,1980年后有较大发展。江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管理_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摘要: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的分析、比较,指出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类的进步,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的重要,已经日益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了。要搞好教育,需要做许多事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了?8月3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680.21万人,中职、高职教育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如下:1、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以后年度,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适时调整资助标准。3、国家助学金通过学生资助
潍坊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的专业主要有: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及应用(办公自动化方向)、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外设维;加工制造类:数控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焊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机与电器、电气技术应用;财经类:会计、审计事务、金融事务、税务事务;商贸类:商品经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品储运与配送;旅游服务类:饭店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
中职英语课程考核与评价A.如何上好中职学校英语课[摘要]中职英语教师复都有体会,中职生制不爱上英语课。课堂上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看课外书的,交头接耳的,睡觉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干脆就逃课。大部分都是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而且视英语学习为一种负担的学生。这样的生源状况给中职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便,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严峻的现实。(剩余3122字)B.中职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和主干学科基础,有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更多可咨询西安北方交通技工学校。【点击获取专业课程资料】中职中专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称,简称中职。主要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如职业高中和中等专科学校。国家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并不就是普及普通高中,同时,还要保持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比例
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一)努力抓好常规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形成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永恒主题。常规教学活动中“备”、“讲”、“辅”、“批”、“考”、“评”等落实情况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本年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落实教学常规。1、教师要深钻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
2023-12-18 16:13:01
2023-11-27 00:58:27
2023-12-20 14:22:52
2023-12-21 19:51:35
2023-12-23 14:02:38
2023-10-25 23:10:57